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识得粗心'真面目“,方得计算好习惯””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(全文完整),供大家参考。
学生平时做数学计算时总是错误百出,问及原因,得到的答案往往就是'我太粗心了“。简单一句话,避重就轻,不仅掩盖了导致错误的真正原因,还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,忽视实质的问题,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。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,而不是原因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,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才是导致学生错题的幕后'真凶“。
一、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
实践表明,一道题目,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,并且每次都在思考,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,基本上接触的都是新知识,他们更需要多加练习增加熟练程度,从而减少错误率,当然,也并不提倡题海战术。
二、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
还有一些题目,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,因为平时做对过,只是考试错了。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-2次,有一个模糊的概念,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?并未深究。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,学生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,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。
例如:在学习运用运算定律简算时,很多学生就分不清楚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,在计算25×125×16时,往往把算式变形成:25×(8+8)×125=25×8+8×125。尽管错得很离谱,但是很多人都不自知,无论如何检查都找不到错误。
三、孩子的习惯有问题
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、不检查、不喜欢打草稿、不肯写步骤等,也都是习惯的问题。还有书写习惯等,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。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,不但容易错,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。
四、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
就如同我们打字时,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,还是不断删除修改?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。如果平时做事力求'一遍做对“,'每遍都提升“,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。这需要用心投入,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。如果做错了,觉得'没关系“,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。当然,准确率还和'做题量“以及'题目类型“有一定关系。
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,就得从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下手。
(一)慢慢读题
读题要仔细,看清数字和符号,一边读,一边思考这道题到底考察什么计算方法,切忌题目没有读完,就下笔开始算。
(二)演算工整
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推荐访问: